今天剛好看到一位前輩在講香蕉日本市場不到1%的事情,過去我曾經受到天下雜誌編輯的邀請,針對香蕉外銷寫了一篇評論給他們
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075134?from=search
而這篇評論其實是取自我一份分析-逝去的香蕉王國所寫出來,我也不太記得當初這份是幹嘛寫的。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B6pSpIF5B7I6xw39YiU3xf_MDcUy-eeR/view?usp=sharing
今天我就把他分享出來,讓大家看看。
雖然短短只有11頁,但從輸入結構分析、變遷比較、實際市場調查、輸出月份分析、輸入關稅、消費型態調查等,做這些圖表跟資料花了我少時間,但以我一個業者都能做到這樣,政府如果認真做應該可以做的更好。
報告的最後這樣寫著
1. 不看未來,一路走來,始終落後的供應鏈。
2. 沒有基礎情報蒐集,盲目說行銷,都是假的。
現在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,就像出口澳洲鳳梨好了,現在馬上空運兩噸到澳洲,出口商台農發,買貨的是台商總會,甚至還說了能賣就賣不能賣就分給當地台商,說明完全是政治單,而不是一般進入消費市場的操作。
同理,澳洲市場農委會又做了什麼基礎情報蒐集,會讓他們覺得有必要去打開澳洲鳳梨的檢疫,而能創造出市場呢?
芒果鳳梨在日本市場的開拓,過去至少也做了一份評估及市場調查,而後有今天的成績,隨然不一定都是這份調查的功勞,這不也是農委會好好做事嗎?
農委會的資源跟人力當然不是無限的,正因為如此,應該把人力跟資源放在會有效果的事情,而不是喧嘩取眾宣傳用的事情。
就像芒果輸韓為例,2015年韓國更改規定,農藥殘留改變成正面表列,台灣芒果輸韓能用的農藥就沒幾隻了,多數都是免登藥劑(就是有機能用的)農藥商也多數不願意向韓國提出申起。
台灣芒果輸出業者發起聯署,甚至寫了陳情函到行政院長賴清德那邊,結果他只是交付給農委會主委林聰賢,而林聰賢面對業者也只是講你們就用韓國允許的藥就好了,如果只是那麼簡單,那麼業者何必需要請政府幫忙?
而泰國政府就針對泰國芒果主要使用的藥,對韓國提出申請,泰國申請的藥在輸韓上就允許使用。
而泰國跟台灣的用藥當然存在差異,雖然多少幫助到台灣的輸韓,更有利的當然是泰國。
但在擴展國際市場的角度下,泰國政府跟台灣政府的做法,高下立判。